在葡萄花期和幼果期遇见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加上葡萄长势旺、行间密闭、负载量高、树势弱等原因,霜霉病病源会趁机浸染,引起病虫害爆发,影响产量和品质。
怎样做到科学防治?是葡友们现在非常关心的问题,对病虫害的防治,我们一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在落花后和幼果期、硬核期和二次膨大期是发病高峰期。葡萄霜霉为害葡萄的部位在果梗、叶片、新梢、花穗和果实。
出现的症状是:
1、枝蔓、新梢上端肥厚、弯曲,分生孢子外溢后病斑处出现白色霉层,最后变病斑变成褐色而枯死。
2、叶片、病斑油浸状,半透明,不规则黄色病斑。发病4~5天后,病斑背面形成白色菌丝,发病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
3、果实、幼果为害,果梗变褐色至暗色,和果柄相连的果肉凹陷、皱缩、变干;感染的果梗会传染给老果粒,病粒变褐色、变软,硬核期以后果粒脱落。
解决办法:
在预防时可使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喹啉铜、氢氧化铜、噁酮锰锌等药剂全株喷雾,间隔7天再使用一次;在葡萄霜霉病初发期可使用使用氟噻唑吡乙酮、氰霜唑、霜脲氰、双却菌酰胺、氟吡菌胺等药剂防治,间隔7-10天再使用一次。
上述药剂在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时任选两个复配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更好。
更多葡萄种植提质增产技术和葡萄调节剂的选用可以点击咨询按钮对我们咨询,或拔打我们技术热线电话0372-3723308
注:文章作者:王艳军,图片来源: 公众号庞大菌肥-近期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