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黑斑病两种,是花生上最常见的两种病害,发病后主要侵染叶片,导致大量的落叶,对产量影响很大。7、8月份是两种病害的盛发期,当前由于阴雨天气较多,温度高、田间湿度大最有利于这两种病害的发生,生产上要及时做好雨后预防措施。
叶斑病的发病原因。
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都是气传性真菌病害,同属半知菌亚门,主要以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在花生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进行传播进行初侵染,在高湿条件下能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发生。
2、两种病害的发生原因
1)连作地块由于多年种植,地块病原菌积累较多,容易发生病害。
2)种植密度大,植株密植造成生长拥挤,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湿度高、光照弱、连续降雨容易染病。
3)氮肥使用过量,茎叶徒长。田间密闭,田间湿度较高,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地块容易染病。
3、综合防治措施
1)首先是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避免连作进行轮作。
2)花生采收后要彻底清除花生植株,减少病原菌的越冬数量,降低来年发病概率。
3)合理密植及平衡施肥,控制氮肥使用量,避免植株徒长,合理施肥培育桩株,提高植株抗病性。
4)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花生出现旺长可以使用多效唑、矮壮素、烯效唑、甲哌鎓等调控植株旺长,提高田间通风透光能力,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培育壮苗,降低发病。
5)化学防治:
雨后及时喷药防治:雨后田间湿度达80%以上,并且叶片表面有水膜或水滴时最有利病菌侵入,连续阴雨天后是控制叶斑病的主要时期,如雨后发现病斑应及时进行喷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连续用药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为7-10天。全株上下喷透。喷药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钾等高钾肥,提高光合作用。
备注:雨后晴朗高温天气无论花生有没由病害方式生都要进行防治,这是防治叶斑病的关键所在。
以上内容是我们关于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方法,如果您还有很多问题,您可以点击咨询按钮对我们进行咨询,或者拔打我们的技术热线:0372-3723308,我们期待与您的共同交流和学习。
热品推荐